英国承认对中国存在不小的“认知赤字”

原标题:欧洲头条丨英国承认对中国存在不小的认知赤字“认知赤字”

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HEPI)在本月初发布的一份独立研究报告中指出,根据英国各级院校对中国专业教学的英国情况,英国对中国的对中认知基本停留在25年前的水平,这导致英国对中国缺乏做出“明智决策”所需的国存足够知识及了解。

英国对中国的认知赤字认知停滞了25年

作为报告的作者,高等政策研究所前政策官员迈克尔·纳茨勒指出,英国在中国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对中25年间,在英国学习中国研究专业课程的国存大学本科生人数丝毫没有增加。而更为严峻的认知赤字是,大多数英国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对中国甚至一无所知。英国

难怪英国学者在发布的对中研究报告中不无感慨地指出,“习近平主席讲话往往能够从容驾驭东西方文化的国存精髓,而西方领导人中能够对中国文化引经据典者却少之又少。认知赤字”

报告数据显示:“1999年,英国英国高校汉语专业毕业生为300人。对中而当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最大的留学生和旅游者输出国时,这个数字仍然停留在300人。”

此外,英国高校提供学士学位的中国研究专业的数量也在减少,仅在2019年到2020年,就从13个减少到了9个。而在英国高中,“现代中国”这门功课在课程表上“基本已不见踪迹”。

报告引用了11项此前的研究,强调有关中国知识的差距,指出虽然英国学校在中文普通话教学方面取得“一些进展”,但也仅此而已。目前关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的知识教授几乎为零。

为报告撰写序言的英国牛津大学中国历史与政治学教授拉纳·米特在接受总台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希望看到的一件事就是,更多的英国年轻人学习中文,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以及关于中国的方方面面。尽管在增加对中国的了解方面,目前的情况比过去几年要好很多。但是与中国在全球的重要性相比,目前(在西方)了解中国的仍然是一个相对较少的群体,还有绝大多数的人缺乏对中国的认识。”

对华认知缺失令机会一而再地错失

参与过上一次中国专业研究报告撰写的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主任巴赫拉姆·博克雷蒂尼亚在本次报告的总结中提到:“1997年至1998年对中国专业的研究报告,让我们欣喜地发现了中国不断增长的影响及重要性。然而25年过去了,这份报告让我们看到了有关中国专业知识的停滞不前,甚至是和实际的差距越拉越大。这无疑让机会已经错失,而且未来会一而再地错失。”

牛津大学中国历史与政治学教授拉纳·米特也表示,缺乏对中国的专业知识正在损害英国当前的利益。

他指出,在金融、高等教育、全球健康和气候变化等关键领域,英国有强烈的动机与中国密切合作,同时英国也需要根据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做出安全正确的决策。

米特教授强调,对于英国政策制定者们来说,“他们对于这个幅员辽阔且有影响力的国家(中国)认知仍然太浅薄。”

2020年7月,英国政府因所谓安全风险决定将华为设备从英国网络中移除,此举导致英国电信公司损失约5亿英镑。报告以此为例称,“如果政府内部对中国有更多了解和认知,原本可以避免这种损失。”

报告指出,缺乏对华认知的另一个例证就是亚裔歧视问题。在全球暴发新冠疫情后,亚裔歧视在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出现了令人不安的上升态势:截至2021年10月,相关案件在警方报案记录中增加了50%。此外,华裔英国人在英国社会历史中的存在感不强,甚至可以被完全忽略。

报告最终明确指出了三个亟须改进的关键领域:提高英国普通民众对中国的了解水平;增加在英国说汉语讲中文的人数;加深专业人士和决策者对中国的了解认知。

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主任在报告后记中指出,英国高校办公室没有把中国研究专业作为一门重要课程是令人失望的,这个错误需要学校乃至更广泛的社会层面立即采取行动加以补偿。

焦点
上一篇:美团午后小幅跳水,由涨转跌,腾讯大股东考虑出售掉腾讯派发的股份
下一篇:肖远企:金融机构要不断优化新市民账户开立、工资发放以及征信查询等标准化基础金融服务